2022年9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举行“新时代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主题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发展司副司长王建伟、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王振、信息通信管理局一级巡视员王鹏出席发布会,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等方面工作情况。发布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宣传中心副主任赵荣贵主持。
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持续加快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持续加快,请问工信部具体开展了哪些工作?目前还有哪些阻力?将如何克服?
王建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我国两化融合指数大幅提升。全国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 55.7%、75.1%,比2012年分别提高了31.1和26.3个百分点。总体说来,工信部重点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抓基础建设。着力提升网络供给能力,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进 5G和千兆光网建设,统筹布局数据与算力设施,合理部署超级计算中心,打造国家大数据枢纽节点和区域中心集群。目前,我国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数量196.8万个。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二是抓重大工程。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工程,打造两化融合贯标升级版,开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试点示范,遴选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工业 APP优秀解决方案,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目前,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的企业累计超过5.7万家,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试点示范类项目超过1500个,工业APP数量达到28.32万个。发布智能制造国家标准300余项、国际标准42项。培育出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的供应商近百家,服务范围覆盖汽车、纺织、医药等90%以上的制造业领域。
三是抓应用推广。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深耕网络、平台、安全等体系建设,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加速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目前,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入国民经济发展,建成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28家,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检测服务体系基本形成。“5G 工业互联网”在采矿、装备、电力等重点行业形成了20个典型应用场景。
今后,工信部将按照 “抓主体、找重点、厚基础”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持续完善相关政策体系,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已培育 1700余家引领行业发展的数字化车间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带动效应,但与此同时,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发展仍面临现实困难。请问下一步如何通过试点示范工作,为广大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多参考?
王振: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树立典型标杆,为地区、行业和企业数字化转型探索了有效路径。 “十三五”时期,遴选了305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动了583个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建设,探索出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等新模式新业态。“十四五”以来,进一步细化推进路径,从探索新模式新业态逐步深化到挖掘典型场景,深入引导企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2021年,联合相关部门揭榜遴选了11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凝练了近1200个优秀场景。经过不懈努力,已经培育出1700余家引领行业发展的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和5500余家区域领军企业,地方、行业和企业实施智能制造的积极性持续提升,智能制造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但同时,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时还面临技术、资金、人才等现实困难,亟须探索标准化、模块化、精准化的实施路径,为更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指引。下一步,将落实《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持续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一是深化示范机制。聚焦原材料、装备制造、消费品、电子信息等领域的细分行业,围绕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流程,挖掘一批低成本、模块化、可落地、易推广且带动意义强的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建设细分行业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探索智能制造最佳实践推广路径。二是提升服务能力。建设好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速沉淀试点示范经验成果,加快重点标准的制修订与宣贯推广,推动形成标准与试点示范迭代优化、互促共进的工作格局。加快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推动规范发展,引导提供专业化、高水平、一站式的集成服务。三是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强化试点示范行动经验总结,编制示范工厂优秀案例集,分行业、分区域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记者:现阶段,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广大制造业企业的内生需求,企业亟须找到有针对性、适用、易部署的解决方案来开展智能化改造。请问工信部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创新推广方面有哪些工作考虑?
王振:工信部高度重视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培育和解决方案创新推广工作。一是培育壮大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队伍。引导装备企业、工业自动化供应商、软件开发商、用户企业等加速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已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 10亿元的供应商近百家,服务范围覆盖90%以上的制造业领域,形成了一支智能制造专业化服务队伍。二是指导成立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组建了北京、安徽、湖南等18个地方分盟,汽车、纺织、建材等8个行业分盟,形成“总盟 地方分盟 行业分盟”的智能制造服务网络,为区域和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有力支撑。三是推动装备、软件和解决方案创新推广。开展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和示范工厂建设等专项工作,带动近5万个关键技术装备与软件的集成创新,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行业级解决方案。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进园区”活动,为全国近百个城市、20余个行业的5000多家企业提供了供需对接、咨询诊断等服务。
下一步,工信部将深入落实《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全面推动解决方案创新推广和供应商系统培育。一是着力提升解决方案供给能力。面向行业转型的共性问题和中小企业的普遍需求,组织开展技术攻关,推动工艺、技术、软件和装备的集成创新,开发面向典型场景和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二是着力规范解决方案供应商发展。制定出台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分级分类标准,开展供应商的分类分级管理,推广先进商业模式,引导供应商组成业务联合体,构建专业化、高水平、一站式综合服务能力。三是着力推广先进适用解决方案。
记者:请问工信部在推进智能制造的过程中,如何部署标准化工作?
王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系统推进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取得显著进展。一是建立了国际先进的标准体系。联合国家标准委,组织各行业、各领域相关机构和企业编制并发布了三版《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推动船舶、建材、石化、钢铁等 14个行业开展了细分领域标准体系建设,为国家、行业智能制造标准研制提供指引。二是持续优化标准供给。建成近200个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发布300余项国家标准,智能制造国家标准规模和质量大幅跃升,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行业应用标准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在统一智能制造认识、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促进新技术融合、开展新模式探索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推动国际标准化工作取得突破。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逐步与国际接轨,企业、研究机构深度参与ISO、IEC等国际标准化工作,目前已发布42项国际标准。标准国际协同更加高效,在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了中国专家委员会,建立中德智能制造/工业4.0标准化工作组,形成102项共识和14项合作成果。
下一步,工信部将实施智能制造标准领航行动,推动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走深走实。一是完善标准体系。定期修订《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加速细分领域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数字孪生、工业 5G、人机协作、智慧供应链等一批产业亟需的智能制造标准研制和发布。二是加快应用推广。联合国家标准委遴选一批标准应用成效突出的试点单位,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推动标准成果在行业规模应用和企业落地实施。三是深化国际合作。加强国内外统筹协调,全方位、多层次参与ISO、IEC、ITU的标准化活动,深入推进双多边标准化合作,推动技术成熟度高的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同步发展。
工业互联网全面融入 45个国民经济大类
记者:请问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成效?为更好推动工业互联网赋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今年将在哪些方面重点发力?
王鹏:近五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从无到有,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认识体系、实现路径和实践成果,有力地促进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统筹布局,下好基础建设 “先手棋”。推动建设5G虚拟专网、混合专网近2800个,高质量外网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以国家顶级节点为中心的标识解析体系不断壮大,有力促进跨企业跨行业跨地域数据互通和共享。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加快形成,32个重点平台连接设备超7900万台(套)。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体系基本建成,制度机制同步完善。二是奋力攻关,下好产业创新“关键棋”。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突破一批关键领域产业化短板,创新水平稳步提升。培育200余个公共服务平台,在试验验证、检测认证、人才实训等方面服务能力日益增强。将工业互联网写入国际标准,推动发布一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融合新技术应用步伐不断加快。三是纵深推进,下好融合发展“一盘棋”。培育8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遴选381个试点示范项目,推动工业互联网日渐深入万企千园、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目前,工业互联网已经全面融入45个国民经济大类,助力制造业、能源、矿业、电力等各大支柱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形成东中西部错位发展、均衡分布、协同互补的良好格局。
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处于起步探索转向规模发展关键期。下一步重点抓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打好政策 “组合拳”。紧扣发展新形势新要求,针对产业发展痛点难点,研究出台一批支持工业互联网、“5G 工业互联网”发展,助力稳经济、保安全的新政策举措。二是打好技术“攻坚战”。聚焦持续性真难题和阶段性新课题,协同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与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补短板、锻长板,进一步提升自主可控能力。三是打好产业“团体赛”。充分调动工业企业、通信企业、设备企业、产业组织、科研院所等各方积极性,发挥各方优势,在技术、建设、应用、标准等各方面深化合作,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记者:很多企业有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但是找不到方向以及方式,请问如何帮助这些企业,进行定制化的数字升级?
王建伟:近几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迅速,多层次、系统化的平台体系基本形成,为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成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破题之举和重要抓手。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大潮中,各类企业主体也逐渐找到了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并形成了不同的发展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大企业建平台。大企业自身具备较好的数字化基础,立足行业优势和上下游配套资源,建设跨行业跨领域以及特定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借助平台提升数字化分析决策能力。二是中小企业上平台。中小企业信息化基础薄弱,借助平台上云化部署的工业 APP和解决方案,低成本高效率地开展转型。三是园区和集群用平台。园区和集群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是工业互联网平台落地“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力量,园区内企业具有共性需求强、应用场景丰富等特点,成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推广的重要突破口。
下一步,针对不同类型的主体企业,工信部将分门别类、 “因企施策”,面向大企业,鼓励企业建设跨行业跨领域和特定行业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基于平台开展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预警与供需匹配服务,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向行业内延伸。面向中小企业,推动发布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等引导性政策文件,指导中小企业分阶段开展数字化转型,鼓励各地以“上云券”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上云用云;面向园区和集群企业,深入推进“平台 园区”“平台 基地”试点应用,遴选一批标杆示范项目,持续推进“平台 园区”深度行等活动。
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效
记者: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网络安全的保障性作用日益凸显。请问工信部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效?下一步有何推进举措?
王鹏:近年来,工信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行业职责,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安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联合九部门印发《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 2021—2023年)》,试行《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指南》,推动形成多部门协同推进、政府监管、企业主责的安全管理格局。
二是安全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发布《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 2021年)》,完成工业企业、平台企业、标识解析企业等4项国家标准立项,推动30余项行业标准加快研制,指导企业落实安全防护措施。
三是技术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基本建成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覆盖近 14万家工业企业、165个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全天候全方位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风险预警和通报处置,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可感可知。
四是产业支撑水平不断提升。依托试点示范、专项工程遴选一批典型场景安全解决方案,攻关一批网络安全关键技术,建设一批安全公共服务平台。面向全国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深度行活动,加大政策宣贯,培育安全人才,强化供给水平。
下一步,工信部将不断增强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能力。一是推动印发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政策文件,加快研究制定工业企业、平台企业等 4项国家标准,推动出台钢铁、轻工等重点行业网络安全防护指南。二是不断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扩大监测覆盖范围,持续优化安全运营分析能力,健全协同联动的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机制。三是加大技术产品供给,探索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险服务,促进企业加强网络安全风险管理。
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请问,如何评价这一现象?
王建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代表了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集中体现,对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是工信部深化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任务,不仅为企业进行创新实践开辟了新赛道,也为评价转型成果提供了新标杆。工信部有关平台数据监测结果显示,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我国制造业企业实现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的比例分别达到9.5%、6.6%、39.5%和10.8%。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蓬勃发展,成效比较显著。
近年来,围绕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我们重点部署了 7个方向,包括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新型智能产品等,均为市场价值大、发展潜力深、示范效应强的代表性、引领性领域。
下一步,工信部将以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为抓手,推动企业生产方式、组织模式和商业范式深刻变革,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新活力。主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示范。持续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征集等活动,着力培育一批面向行业场景的新模式新业态解决方案。二是抓标准。聚焦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业互联网、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仿真等重点领域,加快新模式应用实施指南类标准的研制和推广。三是抓生态。开展面向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模式应用宣贯培训,凝聚行业共识,形成发展合力,加快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落地推广,打造低门槛、广覆盖、有活力的创新生态体系。
记者:工业互联网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请您具体介绍一下,工业互联网在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王鹏:近年来,工信部会同各部门、各地方和产业各界,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为单个企业、具体行业、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以及政府数字治理等都提供了关键路径,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速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向研发、制造等核心环节延伸, “5G 工业互联网”率先在钢铁、采矿等10个重点行业领域形成20个典型应用场景,促进传统企业提质降本增效。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调查数据显示,工业互联网在中小企业应用普及率近年来持续走高,近两年提升近5个百分点,83%的企业表示应用工业互联网后生产经营效率明显提升。
二是带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工业互联网持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塑造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关键技术产品短板攻关取得突破,产业化进程不断加速。 “5G 工业互联网”、边缘计算、数字孪生等新兴领域创新活跃,带动新型工业设备、网络、软件加快创新,龙头企业竞争力稳步提升。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已破万亿元。
三是支撑产业链畅通循环。作为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体系的连接纽带,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上线近 300个服务节点,覆盖91个地市、37个行业,服务企业超过18万家,实现研产供销服各环节、人机物料法环各要素和各系统间数据互通、信息共享,在疫情防控、产业链供应链保通保畅、产业运行监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是助力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工业互联网多网互联、平台汇聚、数据整合、安全保障一体推进的技术应用体系,正逐步服务于经济分析、安全预警、绿色低碳、城市治理等多个方面,促进政府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比如不少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利用工业互联网实时连接工业设备和产品,精准了解单台设备运转数据,形成各类 “设备指数”,能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各地区乃至全国的工程建设、交通运输情况,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提供了更直观、更精细的手段。
下一步,工信部将协同产业各方,稳步夯实产业基础,加快促进规模应用,不断创新应用生态,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分行业组织编制推广工业互联网应用指南,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工业互联网和千行百业融通发展。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