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艾产业,这两年俺南阳可是名声在外,全市有30多万群众在种植、采收、加工、销售中受益,电商平台上每10家就有8家艾产品来自南阳。俺家企业光卖艾草产品去年销售额就达到了2.5亿元。”7月初的骄阳下,望着卧龙岗下长势良好、一望无际绿油油的艾草地,河南南阳仙草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宋鑫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南阳中医药产业‘破圈’‘蝶变’,离不开市委市政府‘一号工程’等的引领,更离不开知识产权的支撑和护航!”
一号工程”引领产业“破圈”
河南南阳古称“宛”,是我国中医药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医圣张仲景故里,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试点城市。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对南阳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当年11月,河南省委书记楼阳生到南阳调研加快包括中医药产业在内的副中心城市建设战略。
南阳市委、市政府抢抓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历史机遇,把发展中医药产业作为全市“一号工程”来抓,先后出台了《南阳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南阳市打造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组建“全省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中心”“国家中医药特色服务出口基地”等,充分发挥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效能,支撑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构建南阳中医药大发展格局。
南阳实施中医药“数字溯源工程”,通过建设中药质量溯源全流程智慧服务平台,强化中药材源头管理、全程管理、协同管理。2022年,全市新建和改造“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6家、“定制药园”3家、“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6家。市中医药局建立市级中医药数据中心,南阳市市场监管局根据《南阳市数字知识产权登记办法》,对该数据库进行了全市首个数字知识产权登记备案。
优厚的产业政策,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得古老的南阳中医药产业规模急速扩大“破圈”,截至目前,南阳共种植了以山茱萸、辛夷、裕丹参、桐桔梗、宛艾等“八大宛药”为主的中药材2436种,获得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8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4个,规模化种植品种79个,种植面积195万亩,占河南全省的近30%,总产量60万吨,年产值近70亿元,南阳市种植面积及年产值均排名河南第一。
专利 品牌”=中医药“蝶变”
南阳地处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的北纬33度,是适宜中药材生长的“黄金分割线”,有“天然药库”之称,中药材总储量2.5亿多公斤。然而,长期以来,南阳存在着中医药科研平台少、中医药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南阳市围绕中医药产业的关键技术守正创新,继续实施中医药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品牌培育工程等“工程”助力南阳从制药大市向制药强市“蝶变”。
南阳市市场监管局、工信局、中医药管理局、教育局部门等部门,联合中国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南阳理工学院等高校,与本地百家中医药企业,开展“百校千企”协同创新伙伴计划,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为“宛药振兴”提供高质量专利供给。全市工打造了1个仲景实验室总部,5个研究中心,N个研究基地的“1 5 N”中医药创新模式。全市建成2家中医药类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成10个市级高价值中药培育中心。宛西制药建立了国家张仲景经方药重点研究室,通过智能化、信息化设备改造升级,生产六味地黄丸、逍遥丸、天智颗粒、太子金颗粒等中药成药100多个产品和中药饮片500多个品种,现已经拥有中国授权发明专利49项。
此外,全市还积极实施“宛药品牌培育工程”,营造仲景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全市培育了20家中医药科技型企业,13家艾草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中医药企业先后在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国际注册保护,9家企业获得中国、河南省专利奖。全市通过持续举办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仲景论坛、中国艾产业发展大会等“一节一坛一会”活动,推进仲景文化品牌传播走出国门,宛药产品出口俄罗斯、日本、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全市拥有有宛西制药、福森药业等大中型规模的中医药生产加工企业共39家,现有中医药有效专利1083项,其中有效发明专利114项。全市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的中药制药企业有12家,重点上市挂牌后备企业7家,全市中医药产业年产值达360亿元。
据南阳市市场监管局曲岩局长介绍,下一步,南阳市将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申长雨局长2021年9月在南阳调研时提出的“把南阳建设一个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综合示范区,打造一个全国的样板”的要求,围绕南阳打造千亿中医药产业目标,进一步优化顶层设计;采取全面保护模式和多元化手段,建立中医药全链条立体化的保护体系;围绕中医药产业的关键技术进行科研攻关,力争打造一批创新水平高、权利稳定、核心竞争力强的高价值专利和专利组合,不断提高中医药企业的市场竞争地位。(南阳市知识产权维权保护中心 曹华)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