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科技、文化实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知识产权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交流也由积极参与向主动作为转变,而从事十余年知识产权工作的全国政协常委、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正是这一过程的见证者和践行者。
“在中国的发展与推动下,世界知识产权格局已由欧美主导转变为欧美与东亚两足并立。”何志敏指出,如今,在国际知识产权规则制定方面,我国不断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便是鲜活的案例。
“知识产权制度对促进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坚定不移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保护所有企业知识产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希望与会各方加强对话,扩大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更加有效地保护和使用知识产权,共同建设创新之路,更好造福各国人民。”去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18年“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致贺信,充分肯定了“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在知识产权方面有哪些亮点?何志敏介绍,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知识产权领域积极落实,“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越来越多的“中国智慧”受到各国肯定。根据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柬埔寨工业和手工业部签署的协议,中国的有效发明专利可在柬埔寨直接登记生效。仅去年我国就有34件专利在柬埔寨直接登记生效。此外,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还与老挝科技部签署认可中国发明专利审查结果的协议,持续推动中国申请人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知识产权获权便利化。
为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知识产权能力建设,近年来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人员培训。目前,共招收两期47名学员来华参加“一带一路”知识产权硕士学位教育项目,为近3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94名知识产权官员提供短期培训,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派出4批次授课专家。
通过开展亚洲地区知识产权战略及政策高级研讨会、欧亚专利制度报告会等一系列交流活动,各方成功实现了在知识产权战略和政策制定、实施方面的经验分享。此外,“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网站已建设并上线,大力加强知识产权领域信息互联互通。
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正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唱响。在双边合作框架下,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就知识产权政策和法律、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公众意识提升以及全球知识产权问题等定期交换意见,通过专利审查高速路、数据和文献交换、审查员交流等项目,持续深化合作。目前,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与沿线40余个国家建立了正式合作关系,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专利局、东盟、欧亚专利局等地区性组织开展了深入合作。
若想使“一带一路”呈现“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繁荣胜景,离不开强有力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何志敏介绍,在2018年“一带一路”知识产权高级别会议上,我国提议,“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应携手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协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经验交流和信息交换,开展执法协作,共同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共同提升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环境。
“将‘一带一路’建设成为创新之路,需要我们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部署上来,推动‘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走深走实。”何志敏呼吁,为进一步落实好“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总体目标,对内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对外要深化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包容、平衡有效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积极构建“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和平台,推进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的积极发展。(知识产权报 特派记者 冯飞)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