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长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中国致力于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接受中国日报记者关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采访时表示,希望其他国家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果作出客观公正的的评价。

  申长雨表示,中国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应对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成果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而不是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作为实施贸易保护政策的一个借口。

  申长雨指出,5年来,中国出台政策举措,完善法律法规,积极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大保护力度,惩处违法行为,知识产权保护正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据介绍,2017年上半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受理PCT国际专利申请2.16万件,同比增长16.0%。其中1600件来自国外,同比增长26%。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申请人共提交了4.3168万件PCT国际申请,位居全球第三,标志着中国营造了良好的专利保护的营商环境。对此,申长雨指出,中国不再是陈旧印象中的“仿冒之国”,而将成为全球知识产权领军者。

  1984年,新中国第一部专利法颁布。短短三十余年过去,2015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发明专利申请110.2万件,成为首个发明专利年度申请受理量超过100万件的国家。

  申长雨指出,在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上,中国用30余年时间走过了西方发达国家百余年的知识产权制度建设之路。但在取得各方公认的巨大成就的同时,由于知识产权制度建立时间不长和国内区域发展不平衡、新技术不断出现等原因,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与发达国家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如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存在着知识产权维权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等状况,需要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立法和执法,建立专利、商标、版权综合保护的工作机制,形成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

  “当前,中国的专利、商标和版权分别由不同政府部门管理。其他国家大多是由同一部门统一管理这三种知识产权。”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李明德看来,就行政管理的角度而言,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在专利审查和授权等流程上符合简政放权的思想。李明德告诉记者,目前专利申请和商标注册由不同的行政机关受理,如能建立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将为企业和权利人带来更多便利。

  申长雨指出,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如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需要着力研究解决。(中国日报 记者 罗望舒)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