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获批成为全国首批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甘绍宁(右)与刘印春共同为“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揭牌

  国知网讯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中关村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这将进一步引导和鼓励知识产权服务业在中关村集聚发展,培育和壮大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模式,加速知识产权服务业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使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创业的作用更加突出。4月29日,北京召开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北京市副秘书长刘印春出席会议并共同为“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揭牌。

  甘绍宁在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正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服务业已成为产业主体,服务业发展水平成为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标识。北京中关村作为首批设立的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三年建设成效显著。希望中关村紧贴经济产业发展新趋势,实现“三个跨越”:一是要实现从立足区域、集约发展的资源配置方式向面向全球、协同创新的产业组织方式跨越;二是要从要素集中、机构集聚的产业基地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跨越;三是要从前期探索、自我发展向肩负起创新示范和战略引领的使命跨越。

  按照中关村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未来三年,中关村将通过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先行先试工作、进一步加强集聚区载体和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支持集聚区服务机构为创新创业服务、促进京津冀知识产权服务业协同发展、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人才培养和加快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业国际化进程等七大举措推进集聚区建设。力争培育3-5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供应商;培育一批“互联网 ”模式的知识产权服务新业态;培育一批知识产权服务业高端复合型人才;形成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行业标准;知识产权服务业对移动互联网、前沿信息、生态环境、现代交通等中关村重点发展产业的服务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关村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建设模式。

  会上,还发布了《2016—2018年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计划》(下称《推进计划》),按照《推进计划》目标,到2018年,中关村企业年专利授权量突破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2万件,有效发明专利数量达到6万件,形成2-3个具有全球技术主导权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日趋完善,形成行政、司法、仲裁等多元化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体系。知识产权服务优势更加突出,通过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培育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打造一批“互联网 ”模式的知识产权服务新业态。

  据了解,近年来,中关村示范区开展了一系列知识产权先行先试工作,不断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出许多在全国可推广、可复制的工作经验和管理模式。特别是自“十二五”开局以来,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联手中关村管委会共同实施中关村知识产权推进计划,陆续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率先开展了全国知识产权投融资服务试点、全国专利保险试点、全国知识产权评议试点等工作,中关村的知识产权事业取得了重要突破和显著成就。(王康/文 张子弘/摄)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