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知识产权力量 绘就创新创业蓝图

集聚知识产权力量 绘就创新创业蓝图

 

——写在第九届中国专利周举办之际

  融入创新洪流,拥抱创业梦想。11月30日,以“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的2015年第九届中国专利周拉开帷幕。全国知识产权系统紧扣创新主体的创新创业需求,围绕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引领创新创业模式变革,优化市场竞争环境,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催生更多创新创业机会这一主线,汇聚力量、奏响强音,以更加强有力的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措施,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当下,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进入换档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担当的角色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我国每天新增的企业数量将近1万家,消费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60%,服务业比重接近50%。特别是高技术产业增速明显快于整个工业,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式正在以过去难以想象的方式拓宽中国经济的地平线。应该说,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是发展的动力之源,就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站在“新常态、万亿级”的新起点上,空前活跃的“双创”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

  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活力,离不开更加公平、完善的投资环境和市场秩序。为让创业创新蔚然成风,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涵盖知识产权在内的政策措施。为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放心创业,“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数次出现在国务院常务会议议题和推进“双创”的若干政策文件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双创”活动群体,全国各地围绕改革市场准入,拓展投资渠道,完善创新创业平台等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出产业引导基金、众创空间、知识产权等优惠措施,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离岗创业和休学创业等一系列新的政策工具。支持“双创“的政策绿色通道、专业化服务通道、金融资本通道正在不断拓展,有力促进了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

  无论是政府驱动创新还是市场驱动创新,都和知识产权密切相关。有一句话讲得好,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用好知识产权就能够激励创新。应该说,知识产权既是创新的原动力所在,也是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桥梁。知识产权是实现从科技强到产业强再到经济强的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这是因为知识产权制度本身蕴含着三个重要机制,它既是新型产权安排机制,又是科技创新激励机制,还是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只有在这样的规则下,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科技成果才能走完“最后一公里”,顺利实现产业化。当前,“双创”的时代潮流虽然已经形成,但创新整体效能还需显著提升,必须进一步完善创业创新政策体系,加大知识产权相关政策落实力度。

  应该看到,在众多助力“双创”的制度创新中,加快建立和完善合理的产权制度,保护好创业者的合法权益,可以让创业者免除许多后顾之忧。对于极具创新潜力与活力的小微企业,国家知识产权局密集出台了多项扶持优惠政策,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法治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崇尚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2014年10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知识产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5部门联合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助力创业创新的意见》。目前,一系列政策措施已形成一套激励创新创业的知识产权“工具箱”,力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联结创新与市场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的激励保护功能,激发大众创新创业热情,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业的土壤是机制和环境。只有当创新成果的价值得以最大化实现,创业者的权益得到有力保护,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才会义无反顾投身创新创业浪潮。我国有超过50万家科技型小微企业,这些企业对知识产权依赖性高,但抗风险能力差,包括专利申请、审查、运营、质押融资、行政执法等在内的有关支持政策,是保障创新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是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保护创新创业成果的有效支撑。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能够更好地为创新创业添油助力。展望未来,集聚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坚强力量,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中国经济必将在“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创新创业热潮中实现提质增效升级。(知识产权报评论员)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